年关将至,又到了做豆腐的时候了,爸爸让我泡约50斤干黄豆,说明天要做豆腐,这是过年的惯例,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过年,以便过年招待客人和自备家用。那时不像现在方便随时可以买到。于是我将秋天收获的干黄豆放进水桶,用水满满的浸泡。
第二天早晨,兄弟几个起床很早,先将经过一夜浸泡后的黄豆在屋后的小塘里淘洗干净,主要是洗净黄豆里的沙子(三十几年前的塘水很清澈,不像现在污染很重)。然后我们和老妈一起来到舅舅家,将石磨搭好,用两根长绳从屋顶的横梁上穿过,再将长绳分别系在推拉石磨支架的两端,这样便于来回的推磨和拉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磨黄豆了,妈妈一只手扶着磨子的支架,一只手拿着水瓢,熟练的跟着我们推磨的节奏,不停地往石磨里添加黄豆,但见被碾压碎的豆浆汩汩的从石磨的四周缝隙落入磨下的大木盆里,我们机械性的来回推拉,石磨和支架在我们的操纵下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很有节奏,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妈妈也是手酸腰疼,整个早晨我们都在这节奏很强的音乐中度过,磨好黄豆,打扫好战场,回家吃罢早饭,就开始下一步的程序了。
妈妈找来白色的帆布,接下来就开始挤豆浆了,就是把刚磨好的黄豆用帆布裹得严实,然后用力将豆浆从帆布里挤出来,那可是体力活,兄弟几个轮番上阵,乳白色的纯豆浆便从帆布里奔泻而出,直到帆布里只剩下豆渣,挤不出一点豆浆来,我们才罢手。然后妈妈将挤出的纯豆浆倒入大锅里,我开始在灶下架起大柴,将锅里的豆浆煮开沸腾后,进入下一步点浆程序了。豆浆煮沸腾后,妈妈将锅里的豆浆用两只水桶盛好,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缸里,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适量的石膏,大哥和二哥一人将一只水桶高高举起,等妈妈一声令下,便将水桶里的白色豆浆倾斜而下冲入缸里,及时将大缸用锅盖盖好,点浆结束。
接下来我们用大板凳和木门支起一个临时的小舞台,木门上用不能掉色的被单、板凳、扁担配搭成一个长150厘米,宽60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长方体模型,等缸里的豆浆凝固成豆捞后,妈妈便用水瓢将缸里的豆捞舀起放入被单里(为犒劳我们,妈妈会奖励我们一人一碗豆捞),等长方体模具装满豆捞后,将被单拉直折叠覆盖在豆捞上,上面用木门覆盖,木门上再适量添加一些重物,凭借重量将豆捞里的水分从被单里压榨出来,压榨时间大概要持续两个小时,掀开被单一块大大的豆腐便呈现在你眼前,妈妈用长长的木条和菜刀再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用木桶装好,这样整个做豆腐的过程就结束了。为不浪费,挤出来的豆渣在锅里炒熟,然后捏成豆渣包子放入稻箩,用稻草盖好,放在灶台后,过段时间豆渣包子会霉变成豆渣粑粑了,也是一道美味的食品。那时家里虽不富裕,但过年的忙碌很甜很温馨!(宣城商厦/冯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