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的地方才叫家

发布时间:2016-02-04阅读次数:
分享到:
    随着年的一天天的临近,大街小巷里,所看见的每张脸上都洋溢着喜庆,每家商场里都是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的音乐,而每个人手里也都是大包小包,乐此不疲地往家里置办年货。在火车站里,在长途汽车站里,人头攒动,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个地方------家。
    中国人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怀,几千年的传统,再远的地方,春节都要回家团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每户人家里都透出热气腾腾的暖意,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欢天喜地的笑声……   
    为工作和嫁人的原因,已有许些年的春节没法回家和父母团聚。每每遇到这种情景,看到别人忙碌的身影,不由的就回想起在父母身边过年的情景......
    每年不到年二十九,父亲都会带着学校放假的我和弟弟,全副武装,头顶草帽,戴着口罩,拿着绑上竹竿的扫帚,把几间屋子角角落落、里里外外全部清扫一遍,再打上几盆水把已是很干净的桌椅板凳再擦洗一遍,常年用不着的东西,也全部搬出来洗洗涮涮。院子里,柏树下,我和弟弟边打扫边打闹,笑声不断。二十九的晚上,父母在厨房的昏黄的灯下,总能忙到深夜,炒年货,做小京果,蒸包子,炖咸肉……
年三十早上,母亲总是炖只香喷喷的母鸡,盛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鸡腿,把它藏在面条下面,然后故作嗔恼的命令我们,“吃掉!”而每次我和弟弟都是夹给父母,然后被父母故作生气一顿吵,最后在母亲的监督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带着满满的爱把鸡腿吃完。
    中午那顿饭就随便凑合了。到三四点钟,父母就开始在厨房切咸肉,备菜。我和弟弟则把桌椅板凳整整齐齐的摆好,四方桌每一面都摆上两个凳子,碗筷也是一样,父母说了,这是寓意着添丁加口的意思。忙到六点多,父母大盘小碟,还有锅子,整了满满的一桌子。在大院里此起彼伏的炮竹声中,父亲和弟弟把长长的炮挑在了竹竿上。放炮永远都是弟弟的事,拿着点燃的香,老道的对准捻子,点着转身就跑。我和母亲则躲在屋里,捂着耳朵笑看着外面四处纷飞的红彤彤的炮竹纸。
    吃饭了,威严的父亲总是坐在正对着门的上坐,慈祥的母亲则坐在主座,我和弟弟就随便坐。儿时的我们在父亲面前是轻易不会喝酒的,长大了,父亲也会允许我们少喝点。儿时,敬酒、祝福在严厉的父亲面前是万万不敢的,撒娇更是不可能了。长大了,能和父母在一起开开玩笑,说说笑话,说些祝福,感恩的话,一家人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下吃完年夜饭。接着就到春晚的播放时间,一家人围着桌子,看着春晚,包着饺子,其乐融融。快到十二点,又是一挂长长的鞭炮,惊天动地的,每家每户都在宣告,新年到了。这时候母亲总是将用拨了皮的水煮鸡蛋和大红的枣儿炖的大枣元宝粥盛好,一人一碗,必须吃完,说是好兆头,特别是代表元宝的鸡蛋,还必须吃下两个。
    大年初一,可以睡个懒觉,父母是不会吵的。吃完饺子,和约好的同伴一起,给敬爱的老师拜年,走完东家,窜西家,都住在一个大院里,一上午就拜完了,然后就是伙伴们在一起聊聊天。整个年里,一直到初六都可以不用考虑学习,可以无忧无虑的看电视,吃零食。
    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在说越来越觉得没有过年的感觉和氛围了,好吃的天天都有,随时都可以吃到,缺的就是那份过年的气氛。其实年没有什么要求,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一年的收获,所见所闻,向父母汇报一年的经历,不论好与坏,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成长了,也就欣慰了。父母有时当着我们的面,感慨自己没什么能力,不能给与孩子太多。年幼时,回答的是,我们不要。长大了,回答是你们已经给与我们很多,教育我们做人,虽然物质上的东西,给不了太多,可你们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养成性格的坚韧坚强,使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受益匪浅。“老实做人”、“做老实人不吃亏”、“吃亏是福”、“工作多做一点,不累人”、“好好工作,老板不容易”......小时听这些话不耐烦,长大了,这些话不知不觉已深深的扎进骨子里,让我从平凡的工人,走出工厂,从基础的营业员做起,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
    不在父母身边过年时,难免总会想家。想家了,就想着法子的找出记忆里的“年”的味道,细细咀嚼回味:原味的葵瓜子,淳朴原味的浓香,就如父母朴实的叮咛和牵挂----“好好工作,老板不容易。”;大京果,浓浓的甜,就犹如被关爱,被宠的幸福味道……
    虽不能在父母身边过年,总是缺憾,但心底烙下父母淳朴的叮嘱!虽是思念,但咀嚼亲情,体验思亲的锥心,反思一年,有无违背父母嘱咐,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个别有风味的年。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