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手中的 《曾国藩》,脑海中浮现的是曾国藩在众将领面前凝视着红底洒金云纹硾笺,挥笔写下联语“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以表心迹的场景。
三十年前,他还只是荷叶塘乡下的一个农家子弟,微如草芥。三十年后已贵为甲侯,权绾两江,节制四省,名重五岳。三十年的沉淀早已让他对官场、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教导,黄老之学的以退为进,文人的清高与克制都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即便现在权倾两江、拥兵数万、黄袍加身最终不过是遗臭万年。当然,他不只为自己考虑,想到百姓常年来遭受战争之苦,他更希望用心于改善民生。经济,科举,在金陵百废待兴之时,他相信,恢复金陵曾经的繁华,于自己、于朝廷、于百姓都是最好的选择。更加钦佩曾国藩的气节,官场的尔虞我诈,太后的怀疑猜忌,同僚的嫉妒眼红,金陵首功的荣耀都没有使他忘记自己的初心,自古读书人就追求功成名就,这本无可厚非,难得的是他们在这条艰辛路上仍能坚守节操,不忘初心。
对于曾国藩的态度,将领们有的叹息,有的咋舌,有的感动,有的木然,有的发出冷笑而摇头不止……此情此景又何尝不是社会的缩影,在集体中,当你的选择与社会上大多数的人相悖时,即便是正确的,真正理解支持的人却并不多。的确,越跟着多数人走就越容易融入社会,就会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就可以减少承担责任的机会,毕竟法不责众。于是,慢慢的,我们不再坚持自己曾一直坚信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变成一种清高与孤傲,对这些人我们也许会称赞,却并不会真正像他们一样去做。当我们在迎合这个社会时,似乎也在慢慢地失去自我。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去适应社会,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一个人是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改变,需要灵活,需要变通,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无原则。仔细想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什么样的人没有,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很多时候是由自己决定的。只有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不在多,重在知心、懂你。君子之交淡如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奈何要难为自己,戴着面具,迎合众人。
我们常常感叹人情社会,可想想真的能苛责这个人情社会吗?即便是曾国藩这样一位注重名节的名臣,依旧有着自己的私心,为了曾氏一门的荣耀,即便最后得知满弟并未战死,还是选择让他隐姓埋名。即便左宗棠的军事才能远高于曾国荃,依旧希望九弟能获得攻占金陵的首功。即便知道湘军攻占金陵后私吞了金陵的金银财宝,最后也只能包庇隐瞒朝廷。毕竟人是感情动物,也会有自己的私心,也会被一些世俗的名利所左右,像释迦牟利那般超脱之人是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改变现实,也不必求全责备,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坚持自我,求得心灵的平静。至少当我们再回想过去的年华时,不会为曾记的自己感到悲伤。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人生充满了变数,既然无法预料,何不尽力做好自己,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总会有懂你支持你的人陪你一起走下去。 (合肥新华店 李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