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地小城行走记

发布时间:2013-04-03阅读次数:
分享到:

    天气转暖,身体也开始苏醒,逐渐想多出去走走。这样的愿望越积越大,于是,开始在周末时常出门,去稍远的地方感受随性的生活,体会皖地风韵的独特。为了能当日去当日归,我决定将目的地设在离合肥较近的县市,一不想去人多眼杂的地方,二不想因游玩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古味浓厚、清秀平淡的小城。
楚都寿县的历史低吟
    往北坐车两小时,跨过长丰,擦过淮南,便到小小的寿县古城。刚到城外时,一片颇为现代的商业街首先映入眼帘,我心里一阵懊恼,难道这里早已没有一个“古”字了?于是急切地往前走,忽然,不远处宏伟的城门出现,城前车水马龙,城门连着城墙,墙外是长长的护城河,一座桥连接起城里城外的路。顺着门旁的台阶,我登上城门,城里的世界一下子涌上来,原来这才是我想见的地方。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四座风格各异的城门,有的经修缮焕然一新,有的仍有些许破损,历史印记厚重,城门内皆是凹凸的石板路,有人骑车经过,颠簸得叮当作响。我仿佛听到数百年前传来的低吟。
    城中央是条纵贯南北的马路,两旁的建筑都很矮,符合古城的设计要求。走几步,便有指示牌,指向某建筑某景点。这里有很多小街小巷,它们魅力十足,让你不愿意再在大马路上继续行走,而是转身钻入它们的怀抱。街巷中偶遇一所小学,门前小摊小贩,孩子们骑着自行车追逐,欢笑声不绝于耳。我走走停停,驻足观看,用了整整一下午穿梭在小城的各个角落。
文都桐城的岁月格调
    与上次相比,这次行程更多是慕名而去,文都桐城,一个皖南绝佳的小城。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与寿县截然不同,不再有厚重,取而代之的是灵气。在桐城的一天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元素。一个是“戏”,一个是“文”。在这儿随处可见的是雕塑、碑刻、浮雕,多数与“黄梅戏”、与“桐城派”有关。当然,更值得欣赏的是一路文化墙上的故事浮雕,用最隽永的方式传递着小城的心声和特有的情调。
    文都,这样的称谓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桐城文派的底蕴深藏在城市中,我们能窥见那段绵延悠长的文化史。城中央是一座文庙,文庙内院是桐城派陈列馆,和小城相符,这里也只是一间简单的房子,除我之外也没有其他参观者。可这不妨碍它的伟岸,从文派发源开始到古文没落结束,陈列馆缓缓诉说着这曾经一统中华,曾经独领风骚两百余年的文学流派!也许今日,这里只剩平静,但曾经的辉煌足以让小城自豪。走出文庙,一篇姚鼐的《登泰山记》刻在门前广场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一如小城的格调,谦逊而杰出。
    走一座城,便能感受一座城的文化,亲眼目睹和道听途说的差别便在此。纵然行程匆匆像路人,却已知足。(红府超市 蔺文君)

上一条: 有感岳侯
下一条: 油菜花
流量统计代码